當鬱鬱不歡時,我們可嘗試找人傾訴,幫手解開心中的千千結。但你又可知道,情緒上的困擾,有時候不是來自外在的問題,起源竟然是我們自己!!
似乎很矛盾,究竟是什麼的一回事啊?請聽我續說,煩惱很多時原來並不是因某些人或事而起;反之,根源自我們對那件事或是那些人的看法。一言概之:造成情緒困擾的往往是我們自己的「不合理信念」(irrational beliefs) 。
「不合理信念」,大致上可分為四類:
-「過份要求」:對一些人和事皆抱著不切實際、劃一的期望或戒條。任何事都加插了「一定」、「絕對」、「必須要」、「應該」等條件;
-「小事化大」:凡事都愛作最壞打算,著眼於事情的負面處,誇大事情的嚴重性。「噢!這次糟透了!」便成了常掛在口邊的說話。
-「弱不禁風」:常扮演著「弱者」的角色,深信自己什麼事都應付不了、承受不了。永遠渴求著別人的支持與安撫。
-「評頭品足」:自設一評審制度,對人對己亦給予評分。經常以為自己比別人遜或是其他人比自己優勝。
以上的「不合理信念」雖說不合理,但對當時人來說,因為「當局者迷」的關係,卻又絕對是「理所當然」的。作為「旁觀者」,一旦察覺了別人有這些「不合理信念」,我們可告訴他,甚至跟他來一場辯論賽 (當然了,事前的聆聽功夫卻不可省了),給他証明他的想法如何「不合理」,並嘗試把那些想法糾正過來。然而,話又說回來,若自身為「當局者」,豈非無能為力?這倒不盡然。當苦惱時,我們可憑下列的問 題去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:
- 這想法的證據在哪裡?
- 事情真的如此?一定是這樣的嗎??
- 不這樣去想,可以嗎?
- 事情最壞的話,又會怎樣?
所以,在想不通,獨自苦惱的時候,試一下轉換另一個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,可能會發現原來一直只是自己的「不合理」,出口根本就在眼前!